影响企业竞争的因素:
公司现有竞争对手的实力、活力和能力:
竞争对手多不多?它们的资本雄不雄厚?它们是不是清清楚楚地瞄准了你?
公司的供应商实力、活力和能力:
供应商数目是很多,让你的业务有足够的选择余地;还是只有几家,它们可以扼住你的喉咙?它们是充满挑衅,贪得无厌;还是较为谨慎稳妥,并把对客户的情况的长远评价作为企业指导?
公司的企业客户的实力、活力和能力:
企业客户数量是很多,还是仅仅依靠一两家主要客户做生意?它们是依靠激烈的竞争而对你求全责备,还是采用较为温婉的态度?
公司潜在的竞争对手的实力、活力和能力:
这些对手现在还没有出现,但形式一变,它们就可能参加进来。这样看来,它们可能比现有的竞争对手更加强大有力,资金更加雄厚,态度也更强硬。
你的产品或服务项目采用其他方式投产或发送的可能性:
这常常叫做”替代方案“,我认为这是最为致命的一点。新技术方法可以颠覆旧秩序,建立新规则,使商业环境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这就类似于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对铁路运输的冲击,集装箱货运对传统海运的冲击,超级市场对小商店的冲击,微处理器对运算的冲击,以及数字媒体对娱乐的冲击;
互补企业因素:
互补型企业就是为客户提供互补型产品的其他企业。每个公司的产品都要和其他公司的产品互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有的产品甚至不与其他产品结合就无法使用。汽车需要汽油,汽油也需要汽车。计算机离不开软件,软件也离不开计算机。
我们不能在等到答案后再行动:时间就是一切;
当战略转折点席卷某一产业时,原产业结构中的成员越是成功,其本身受变革带来的威胁则越大,而本身则越不自愿改变以适应变化;其次,新进入 拥有强大竞争对手的既定产业并向对手挑战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极大,而当该产业结构即将崩溃,所需的代价便是会极小;
在多种领域中都成为一流要比仅在一个领域中领先难得多;
竞争场上出现一个格外强大的对手就是召唤自己变革的一道命令,想继续沿袭原先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
拒绝面对痛苦的新现实是大多数
一个公司的成败取决于其适应变化的能力。
企业管理,尤其是危机中的企业管理,是极端个人化的事情。
《零点时刻》#####电影
在企业经历剧变时,现有的管理人员要想坐稳交椅,就必须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客观地看待形势。#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卡桑德拉们工作在公司的各个部门,但是中层管理人居多。他们常常是销售部门的员工,与高层管理人员相比,他们更早得知变化的到来,这是因为他们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更长,更容易接触到实际生活中的风向。换句话说,他们不是那种依靠老办法把事情办好的人。
《开创与企业精神:实例与原则》彼得·德鲁克#书籍#管理大师#本书作者不太赞同这本书的观点
企业家就是那些把资源从低收益项目的生产转到高收益项目生产中去的人
确定某项特定的发展变化是否是战略转折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广泛的深入展开辩论。
《摆脱危机》W·爱德华·戴明博士
逃避现实不仅仅是那些不称职的高层经理。优秀的企业领导也同样经历这种思想斗争,但是他们最终能接受现实,采取行动。差一点的领导做不到这一点,常常被革职,由一些或许并不比他们能干,但却免遭情感羁绊的人来代替他们的职位。这是十分关键的一点。企业领导的替换,常常并不是为了寻求更加精明能干的领袖人物,而是因为有必要寻求一些和公司的过去没有情感牵挂的人来管理公司。
高层管理者之所以上升到今天的职位,是因为他们在过去业绩不凡。慢慢的地,他们学会了顺应自己的个人优势来管理公司。因此,他们总是凭借从前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夺冠时期“的显赫业绩来制定公司的战略战术。
新的突发事件或许为一人所知,或直接发生在他身上,这就造成他暂时的认知矛盾对象—————即与行为有关的既有认知、看法或认识不再相一致。是什么使这个人难以该百年他的行为呢?第一,改变可能带来痛苦和损失;第二,现有行为表明看上去似乎还不错;第三,做新的改变也许根本就不可能;
怎么知道战略矛盾出现了呢?只有在允许公开辩论的情况下,高层管理者邀请中层管理者或销售人员自由发言的时候,战略矛盾才能水落石出。
战略矛盾的出现是人们对战略转折点的本能反应,因此探查战略矛盾的有无,是确定战略转折点的最佳方式。公司里的人开始提问题:“我们怎么说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到了这个时候,就有可能暗示着战略转折点正在酝酿之中。
战略矛盾的解决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也必须通过实验得到。把企业中原有的条条框框放松一些,让他们实验不同技术,研究不同的产品,开发不同的销售渠道,争取不同的客户。从前,管理层总是致力于维持公司的秩序。这一次,不妨容忍一下新事物。只有一概旧辙,才能柳暗花明。
这个操作命令就叫做:“让混乱统治一切!”
《规模与范围》阿尔弗莱德D钱德勒
愿景
抓住公司的精髓,看准业务的焦点。要清楚地为公司形象下定义,除了回答“它是什么之外”,还要回答“它不是什么”。
为了在战略转折点求得生存,必须更换一些管理层的人员。
对新事物的察觉、想象和感知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对这一点要心中有数,也要客观冷静。不要妥协放弃,也不要自欺欺人。如果你定的目标高不可攀,那么逃亡死亡之谷的概率就不会太大,这无异于自取灭亡。
企业体系的转型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资源从旧产业到新企业的全盘转移。
要承认之才疏学浅,有必要学习新知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一名深受他人敬重已成习惯的高层管理者来说更是困难。但是,如果任其发展,他人对你的敬重就会形成一堵墙,阻碍你学习新的东西。要克服这些需要自律。
资源的再分配听起来有百益而无一害:它意味着你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前程似锦的产业上去。但与此同时,你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其他的资源:生产资源、管理资源、你自己的时间。战略转型中,需要把所有资源和规划重新分配,否则,它们就会成为言之无物的陈词滥调。
还有一点,如果你处在领导地位,那么你本人的时间分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比任何发言都更能体现哪些是公司的重点,哪些是非重点。
战略变化不是凭空发生的,它和你的日程安排密不可分。
战略计划中包含的都是将来发生的事情,与我们今天要做的实事关系甚微。因此,不需要过分关注战略计划。
与之相反,战略行动就在眼前,他需要我们刻不容缓的重视。战略行动的力量来自它的即时性。即使战略行动只使公司发生了区区几角度的小转向,只要这些战略行动的预期效果和公司穿过战略转折点的预期形象相吻合,这些行动就能相互作用,迸发出更大威力。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认为公司转型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经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变化,变化的方向又要与我们已经明确指定的最终形象保持一致。
有一些管理者甚至倒退到基层,获得更适应新方向的亲身技术体验后再返回到管理层。
成功地穿过战略转折点的公司,似乎有一种存在于自下而上的行动和自上而下的行动之间的对立统一。自下而上的行动总是从中层管理者开始的,他们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首先接触到外界风向的改变。他们的岗位在外围,因此最早察觉到变化的出现(记住,雪总是在外围先融化),最早对此作出反应。但是由于他们的工作性质,他们只能在局部范围内做小的变动。高层管理者虽然不能触及风向,但他们一旦决定转至新方向,便可以改变整个企业的战略。
当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行动处同等强度时,效果最佳。
动态对立统一必不可少。带领公司走出死亡之谷的智慧,并不只是高层管理者脑子里具体盘算的具体事件。如果高层管理者的任命取决于公司世代相传的习惯,那么他们的思想必定拘泥于过去。如果他们来自公司之外,那么他们很可能不了解与公司新方向有关的详细情形。高层管理者必须依靠中层管理者。然而,导航的重任又不能完全依靠中层管理者来承担。他们的知识丰富详尽又有亲身的工作实践,但是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只局限于小范围内,缺乏统领整个公司的雄才大略。
我们需要的是上下平衡型的相互作用,即知识丰富却眼界欠广的中层管理者和高瞻远瞩、统观全局的高层管理者互补不足,联手行动,两者对立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但正是通过争论,大家看清楚了死亡之谷另一边的清晰景象,从而更有利于确定前进的方向。
你的职业几乎就是你的生意,你就是自己的首席执行官;
你的职业未来将由你做出回应行动而决定;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如果你不作出改变,你将成为一个被改变的人;
在应对战略转折点时也涉及许多要素。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困难的———就是要警惕你所处的环境的改变。当你在公司内部工作时,常常会免遭世界上许多事情的侵扰,这些事情都和你所工作的公司健康有关。当你得到这份工作是,即使你在内心深处知道它不可能是你剩余职业生涯中一直要做的工作,你仍然可能会为了公司而默默地放弃自己的福利。但是忽视了你公司运行的环境,就像一家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一样,你也可能会是最后一个知道潜在变化会对你职业产生影响的人。你怎么应对这种情况呢?
精神消防演习————对你的职业多一点点偏置;
时间就是一切——————防止”成功惯性“
由环境变化引发的职业转折点同人们自己改变的职业转折点之间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在现实中,在现存工作的良性发展阶段———也就是一切进展很好时作出改变,比你在职业开始下滑时作出同样的改变要痛苦得多。简单的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晚来的只有残羹剩饭。
为了改变而锻炼———实验是为了改变而作准备的关键方法。实验可能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可以是第二职业的兼职,也可以是回到学校兼职。或者你可以向当前的公司提出要求,接受新的完全不同的工作。所有的这些都是探索职业生涯新方向,为职业转折点做好准备的方式。在实验时,要避免随意而为。不要盲目采取措施,朝着对发生在你身上的变革的性质的了解和理解引导自己;这样一来,这种实验就会推动着你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帮你解决那些变革带来的问题。寻找一些东西,可以让你使用自己的知识或者技能,从而更好地免受你所发现的变革波浪的影响。(最好是找一份工作,可以首先利用变革。随波逐流胜于奋起抗争。)同自己对话可以帮助你认清楚现存的职业转折点,对于你的未来的性质的对话将会帮你集中精力,并允许你一步步地稳步超前进 ,而不是在外部世界的驱使下,飞奔前进。